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,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曲艺文化,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11月16日,校团委分别在临港校区创业就业育人综合体314、江北校区初心楼506教室同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谐剧班课,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曲艺盛宴。

此次课程特邀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、宜宾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高瑗老师授课。高瑗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同学们介绍了谐剧诞生的背景。谐剧是由创始人王永梭在1939年创立的独幕式曲艺形式,仅需一名演员在舞台上与虚拟对象展开对话互动,巧妙借助四川方言的幽默特质,实现“寓庄于谐”,进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。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,瞬间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探索兴趣。
在高瑗老师的带领下,同学们进行了经典谐剧视频赏析。先后观看了谐剧经典代表作《卖膏药》《王保长》《这孩子像谁》,演员凭借诙谐的方言,搭配夸张的肢体动作,用轻松诙谐的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。通过这些优秀作品,同学们深刻领略到谐剧“贴近生活、反映现实”的独特魅力,以及其在传递正能量、弘扬真善美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高瑗老师示范谐剧经典动作。“虚拟拿物”手势细腻,“夸张表情”运用精准,每个动作、表情都充满艺术感染力,令同学们惊叹。随后老师讲解谐剧表演“四功”,强调“一人分饰多角”时,演员要靠巧妙肢体语言和丰富声调变化实现角色快速转换,让观众清晰分辨不同角色。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,在老师指导下模仿表演,现场气氛活跃。
此次谐剧班课,不仅是一次传统曲艺技艺的传授,更是一场传统曲艺与现代教育的深度对话。年轻学员们在实践中积极参与、认真学习,以自己的热情和创造力为谐剧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,为非遗传承带来了鲜活的力量。
(供稿/刘清 审核/陈曦 终审/王颖 制作/余俊言)